理解是個體道德發(fā)生的基礎,而未成熟主體發(fā)展的特點則是:完整,但不完善。也就是他的主體性和思維等都是完整地存在,但是不完善——他認識與對待客體是先表面、后內部;先從物質層面區(qū)分自我與外界,后從心理、意識層面區(qū)分自我與外界。所以他們只能是先了解(先把人和物一樣去認識),后理解。由于不成熟,他們只能是從他律走向自律,在與他人共生中走向獨立。也就是說未成熟主體不可能通過成人主觀努力,就可以提前生成道德。
我們在對實驗班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小學二年級學生,在回答“你現(xiàn)在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時,24位學生共提73個問題。如“九大行星是怎樣形成的?”“電扇是靠電轉的嗎?”其中16個(22%)涉及人,但都是人的自然現(xiàn)象方面,如“人為什么不會飛?”“是誰第一個變成人的?”73個問題中只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第一名最好?”和道德、價值有關。
在對16位小學生專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回答“你小時候印象曩深的事件”時,年齡越小,印象深劉的事件中,自然現(xiàn)象占比例越高。
這種現(xiàn)象可能說明:人對世界存在的認識,最容易的是物質層次,其次是精神層次,更難的是價值。而道德就是價值選擇,因此道德是未成熟主體比較晚才能理解的內容。
當然道德并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絕不是不需要我們努力,只是靜等它產生。主體在產生嚴格意義上的道德之前,已經存在著前道德素質,它實際在孕育著道德胚芽。前道德素質是指個體道德生成之前已經存在的那些與生成道德密切相關的素質。它雖然不是道德,卻是道德的前身,是道德生成必不可少的素質。我們的任務是積極營造有利于孩子們自主構建前道德素質的條件,引導他們進行道德學習。